3月27日 7月 房企拿地基本延续了上月的积极态势

导读 音频评论7月份,全国地价结束连续6个月上涨态势,土地交易溢价率下降,土地出让金环比下降。但7月房企拿地基本延续了上月的积极态势。研究

音频评论

7月份,全国地价结束连续6个月上涨态势,土地交易溢价率下降,土地出让金环比下降。但7月房企拿地基本延续了上月的积极态势。

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7月,碧桂园、万科、融创占据拿地金额排行榜前三名。碧桂园拿地金额为1086亿元,与2018年的1079亿元几乎持平,但拿地面积减少了近1000万平方米。

从企业新增价值来看,前三梯队房企新增价值门槛值持续下降,头部梯队企业减速较为明显。

8月初,在中国指数研究院举办的市场形势与企业研究成果分享会上,研究部副主任吴;中国指数研究院d中心指出,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后,整个市场预期(包括销售端和融资端)都会对房企产生影响,融资渠道会继续收紧,企业资金压力较大。共同来看,下半年企业拿地会更加谨慎,投资情绪会更加理性,土地会逐渐回归理性。

头部房企积极拿地。

《2019年1~7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排行榜》研究所显示,今年前7个月,TOP10房企合计拿地金额6605亿元,拿地门槛407亿元,略高于2018年同期。从面积来看,TOP10企业总拿地面积为14104万平方米,去年同期为13745万平方米,略有增长。

具体到企业,1-7月,碧桂园共拿地1086亿元,居拿地首位;万科以1030亿元占据榜单第二位;第三名:融创拿地总额685亿元。TOP10企业合计拿地6605亿元,占百强企业的36.5%,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

同策咨询研究总监张宏伟告诉记者,“现阶段头部企业拿地确实很积极。目前土地市场已经回归理性,在公开市场拿地仍然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此,一些大企业积极补仓布局,而一些中小企业市场反应能力相对较弱,主动收缩战线,理性拿地。未来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土地市场的做法还是不一样的。”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大企业销售规模比较大,拿地会比较多,基本可以预见。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当前房地产企业还是愿意主动拿地的,市场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悲观,很多企业还是愿意做大规模的。”

以万科为例,7月份继续在土地市场发力,单月拿地金额超过280亿元。融创前7个月拿地金额是去年同期(142亿元)的近5倍,从去年的第34位跃升至今年的第3位;土地购置面积达到1188万平方米,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张宏伟指出,“未来大型房企在市场下行周期中仍将更占优势,强者恒强的局面仍将出现。还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未来三到五年,很有可能是大鱼吃大鱼,甚至是前10强、前20强房企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和洗牌过程中被淘汰。”

从韩毅智库《2019年1~7月房地产企业新增货值TOP100》榜单来看,碧桂园和万科稳坐第一第二,而融创的新增价值是sa的3倍

指数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李建桥指出,“下半年房企面临限售和外部融资,包括处理债务的压力。我们认为,下半年房企应积极认识政策和市场的形式,加强投资和资金的运用,加快销售回款,提升企业整体核心优势,确保整体稳健发展。”

从城市来看,中国中部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10大城市累计成交9229亿元,同比上涨14.8%,2018年同期为8037亿元。一二线城市仍是房企投资拿地的重中之重,其中杭州以1672亿元位列第一,同比下降17%;中西部城市的土地市场越来越热,武汉、昆明、Xi、郑州都在规划建设区域之列。

长三角依然保持着四大城市群中最高的热度。1-7月,长三角TOP10房企拿地金额合计2721亿元,排名第一;中西部地区征地金额达1951亿元;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分别以1219亿元和1217亿元位列第三和第四。

李建桥指出,“前期,政策放松的可能性在变小。但城市分化仍在加深,这种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