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4.2万人 比上年末下降0.8%

导读 北京常住人口一降再降,令人意外。1月23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常住人口数据: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4 2万人,比上年末下降0 8%

北京常住人口一降再降,令人意外。

1月23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常住人口数据: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4.2万人,比上年末下降0.8%。这是1997年以来北京常住人口第二次下降,也是2017年起连续两年下降。

如果告诉你这和“人口疏解”有很大关系,你就不会意外了。

2017年公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明确,北京城市人口规模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

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北京东城、西城两区,更是北京人口疏解的重中之重。而最近,北京市针对上述地区出台的“公房申请式退租”政策,更是让各界浮想联翩:首都人口疏解和功能调整,还将有哪些动作呼之欲出?

公有房租金3.05元/平方米

“公房申请式退租”政策,是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日前发布的《关于做好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平房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恢复性修建和经营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提出的。

“申请式退租”,退的是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平房直管公房。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其具体包括什刹海—南锣鼓巷、白塔寺—西四、东交民巷、琉璃厂—大栅栏—前门东等地。占核心区(北京东城区和西城区)总面积的比重为22%左右。

由于历史原因,位于这些地区内的住宅产权并不在居民手中,而是归国家所有,居民需要定期向当地房管部门缴纳租金,获得住房的使用权。根据《关于北京公房租金计算方法等问题的通知》,北京城镇出租公有住房的标准租金,为每月每平方米使用面积3.05元。

自愿申请迁出可获货币补偿

由于租金低廉,这些公房往往容纳了远超其最大承载限度的人口。北京市东城区区长金晖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现在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平房区的承载力。过去,四合院是一家一户,但是现在的院落是四五家甚至十几家在居住,院落空间的承载力不足以满足这么多人的生活需求。只有人口密度降下来,才有条件改善。”

此次发布的“公房申请式退租”政策,为历史文化街区人口密度下降给出了解决方案。

北京市住建委解读称,如果区域内直管公房承租人自愿申请迁出,可以获得一笔货币补偿款,补偿标准原则上按照退租房屋市场价值总额扣除房屋重置成新价款后进行计算。对自愿将户口迁出中心城区的,可给予适当奖励。

记者也注意到,目前,北京市所安排的定向安置房,有很多在“城六区”之外。例如,2017年2月,位于昌平区回龙观的北京首个定向安置房项目竣工,可容纳3万人,将承接西城区疏解的人口。此前发布的消息也显示,“十三五”期间,北京将继续在昌平、房山、大兴、顺义发展新区集中选址,建设4万套核心区人口疏解定向安置房。

核心区住房发挥高效益

人口疏解,不仅关系到一个区域可以容纳多少人的问题,背后也反映出这个区域的发展方向。

北京市住建委明确,取得经营权的直管公房应按规划要求开展经营利用,可作为住宅或商业、办公等经营性房屋使用,也可作为公共配套设施房屋使用。其中用于居住用途的,可用于院落平移使用,也可用于人才租赁房等使用促进职住平衡。

而从实践来看,经过腾退的住房往往被作为公共文化空间、高端民宿使用,在人口密度明显降低的同时,也能更好发挥黄金地段的效益。2016年,位于文化街区什刹海地区的银锭桥胡同7号院完成了部分签约腾退,之后,该地引入民宿业态,于去年正式投用。虽然房间不多,但每逢节假日便十分抢手,去年年中迄今已经接待了一两百人次,想要入住,一般要提前一到两个月预订。

两城区到明年疏解33万人

当然,北京的人口疏解,不可能光靠一个“申请式退租”就能解决。2016年,北京市东城区就明确,“十三五”期间,东城常住人口将每年降低2%至3%,争取到2020年下降15%左右,到2020年常住人口要控制在77.4万人,实现净疏解13.7万人。而同一年,北京市西城区也确定,到2020年疏解人口19.4万人。

如何完成上述目标?记者注意到,《关于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明确:下一步,北京将坚持以功能疏解带动人口调控,切实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确保完成人口调控任务目标。到2020年,北京将再退出1000家以上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继续大力拆除违法建筑,加快推进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加大城六区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力度。

教育医疗资源向郊区倾斜

北京不仅是“胡同串子”的故乡,更是不少外地年轻人梦开始的地方。如何推动人口从中心城区向郊区、甚至是外省市自然疏解,以因势利导而非以强制的方式实现人口调控的目标?

对此,北京市出台了“多管齐下”的举措: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位于通州区的城市副中心。首期启动的搬迁合计将会达到2万人左右。陆续将会推动超过40万人正式入驻通州城市副中心。

北京中心城区医疗、教育资源在国内处于最高水平,如何让北京人定下心来前往郊区居住?对此,在去年初,北京市教育强区西城区就明确,要加强与所在区的教育合作,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对在这些区域西城区承办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加大师资培训、教育科研、教学课程输出,做到每所承办学校选派一名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牵头负责教学工作。

而在医疗方面,此前,北京市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接受采访时也明确,为了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疏解,北京的天坛、友谊、同仁、朝阳、安贞、口腔、中医院等多家大医院将纷纷在五环外布局建设。

鼓励北漂在郊区工作生活

而对于想在北京落户的“北漂”,政策则鼓励他们在北京郊区工作生活。《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试行)》指出,申请人居住地由城六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转移到北京市其他行政区域的,每满1年加2分,最高加6分;申请人就业地和居住地均由城六区转移到其他行政区域的,每满1年加4分,最高加12分。

当然,如果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居民不愿意迁离,政策也不强求。

北京市住建委就在《通知》的解读中表示,考虑到有些居民在老城院落居住了一辈子,存在故土难离、留住乡愁的心情,区政府可以与这部分承租人协商,制定平移置换鼓励政策,引导承租人在统筹安排下平移置换到其他院落直管公房居住,实现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