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房地产业的小年。
这一年,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升级,房企的融资环境持续收紧,开发商们普遍“缺钱”,深感前途未卜,连万科也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这一喊,市场对房地产的预期也在被打破,“离职、裁员”的无奈尚在行业里蔓延。
这一年,房企的股价普遍很“受伤”,从年初的高峰一路回落到年末的谷底。
这一年,房地产业在变革的岔路口上,过往带来成功的“高周转”模式正在接受新的考验。一家企业的根基是否牢固,可能并不只是简单地“去地产化”可以证明。
不过,凝聚共识,积蓄力量,在长租公寓、拆分物业等新领域,房企们还在摸索新的未来。当然,在2018年起落分明的地产大戏里,如果少了中小型开发商的“赴港上市”,想必也会少了一些剧情和桥段。
或喜、或悲,又一年。
活下去
2018年的9月,当带头大哥万科喊出“活下去”时,行业的焦虑感似乎一下子被触发。
外界困惑,连万科也活不下去了吗?
两个多月后的11月,郁亮解释称,因为万科是一家忧患意识特别强的公司,即便是在市场最好的时候,也充满忧患意识。
类似“活下去”的话语,4年前万科30周年时,郁亮也讲过。他对外界发出向死而生的警示:“如果不创新,不去打造一个健康和创新的组织,也许距离万科倒下用不了十年,三年足矣。”
4年后再看万科,已经实现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时喊出“活下去”,显然是在思考如何活得好、活得长。
尽管龙头房企的销售增速面临放缓,但一家家千亿新贵却在逐渐出现。
中梁地产、阳光城(000671,股吧)、融信中国等后崛起的房企,每年保持着高速增长。此前,万科用了10多年完成的千亿梦,他们仅用了5年、4年,甚至更短的时间。
在分散竞争、集中竞争、一般寡头和高度寡头四个房地产竞争阶段里,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认为,现在行业处在集中竞争阶段。“直到进入高度寡头阶段,即8强房企市占率超过70%,市场才会趋于稳定,传统房企的天花板则真正到来,但还需要810年的时间。”他判断。
对于房企们而言,机会仍然存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尚在推进中,与此衍生的住房需求以及相关的衍生需求都在等着要一个个“活下去”的“万科”们来满足。
离职
“千亿新贵”不断出现的背后,是行业去杠杆带来的阵痛。
虽然,停止招聘、精简营销团队、减少土地投资拓展部人员是地产行业惯常的节流动作,但明显,从房地产行业离职和被裁员的人自上而下发生着改变。
据Wind资讯统计,2018年,包括董事长在内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包含非独立执行董事)的职务变动,共有85家房企涉入其中,已经刷新了2016年的最高值。
离职,或者是因为出于对行业的焦虑,个人发展天花板的忧愁。但对于被裁员的人来说,则更显无奈。
哪怕是碧桂园、万科、富力、华夏幸福(600340,股吧)、泰禾集团(000732,股吧)、旭辉控股等千亿元量级的房企,在这一年几乎多多少少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人员的优化。区别无非在于是小范围的优化还是“一方诸侯”的离开。
以往对规模的热衷,已经不再是龙头房企的追求。碧桂园提出收缩规模,反思问题;中国恒大选择放缓投资,注重利润率的提升;万科则明确提出降速;融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