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多月以来,民营企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特别关注,民营经济得到新一轮巨大的政策关怀,包括规模4000亿元的纾困资金、银监会“一二五”计划、“拖欠民企账款的专项行动”等一揽子利好政策。可谓是,政策春风无限好,从中央到地方各地都在打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但众所周知,在即将过去的2018年里,民企们的日子并不好过。近日,记者身边的中小企业家朋友圈中,就集中展开了年底“吐槽大会”,且让我们听听他们的2018年是怎么过的。
北京(楼盘)某高科技产业公司:2013年,该公司管理团队怀揣创业梦想,受某世界500强企业委托,到河南洛阳(楼盘)市投资运营当地的招商引资项目,并与当地某国有企业合资合作。5年后,该项目基本达到投资预期,洛阳当地国企要求退出项目合作,该北京高科技公司与洛阳当地国企产生意见分歧,致使项目停摆。此后,洛阳当地国企向法院提起合资公司清算的诉讼,同时洛阳公安机关介入此“民事经济纠纷”,并对该高科技公司某高管进行强制管制措施,超额涉案金额50倍冻结公司账户。据悉,2018年11月,案件已在洛阳市洛龙区人民法院李村法庭开庭。庭审中,该北京高科技公司和洛阳当地国企都同意通过民事途径解决争议。但负面消息的剧烈震荡,已给该高科技公司造成极大不利影响,导致公司正常业务无法正常开展。日前,该公司依然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结果会怎样,尚未可知。做企业,就不可能没有风险,包括法律风险。而不少企业家也为此深陷囹圄,民营企业家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之大,是一把现实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小型文创广告公司: 公司小老板把公司和家都安置在了北京东北三环老国展附近,公司经营了十几年,2017年前,规模从几个人到几十人稳步发展。而从2018年开始,公司从年初的12个项目,40多名员工,到年底削减到10名员工,仅有2个案子在运作中。即便年初刚足了劲,备足了人马,一年到头各种磕头拜跪,项目依然一个接一个的丢掉,而结回来的账款却屈指可数,小老板已悉数用尽贷款方案,卖掉两辆车给员工发工资、交房租和各种税费。小老板苦笑着这样跟记者说: 2017年之前,每年赚个一百多万还是有的,可今年公司挣到的钱,还不如管理岗的一位员工多,如果不是我媳妇使劲拦着,家里的房子也早拿去抵押了。现在利润完全在外面飘着,不得已现在公司启动了司法程序,官司遍及北京和河北地区,春天来临前再要不回来帐,明年只能解散公司,转行。但记者问他想朝哪个行业转时,小老板顿时语塞,一脸茫然。
某互联网教育公司:创业团队从最初的5人,主攻成年人再就业教育培训,通过2年时间在资本市场一路得到投资人青睐,从天使轮顺利到B轮,2018年初启动C轮融资,路演效果空前非同凡响,为上市开始做准备。可此后,由于教育+互联网市场竞争越演越烈,3家资本公司纷纷退出投资计划,导致该互联网公司处于前期研发阶段的新项目暂停,海外团队核心骨干成员严重流失。在与日俱增的公司经营压力下,该公司几位股东的意见产生严重分歧,有人依然心怀远大立誓“上市”,也有人已身心俱疲祈求“上岸”。白热化厮杀的互联网+市场竞争、资本方和投资人的“初心易变”、高薪聘请但又极易流失的互联网研发团队、高企不下的高档写字楼房租等等,是摆在众多高科技公司面前的一系列难题。
改革开放40年,民营企业的重要性早已超过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对我国GDP的贡献超过60%,税收的贡献率超过50%,而对技术创新成果、城镇劳动就业的贡献率更是超过70%。自1987年私营经济得到官方认可后,历经数十载,民企已经用事实证明了“民企兴则中国经济兴”,且当前的经济形势,民企的信心更是贵如黄金。中国的市场经济要从以刑法主导的控制型经济模式走向以民法主导的市场模式,需要企业家广泛参与到改革中来。在新一轮国家“拯救行动”的支持下,民企若能重现辉煌,或许是能够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