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房,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共轭效应是吸电子还是给电子,共轭效应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共轭效应 (conjugated effect) ,又称离域效应,是指由于共轭π键的形成而引起分子性质的改变的效应。
2、 H2C=CH2,π键的两个p电子的运动范围局限在两个碳原子之间,这叫做定域运动. CH2=CH-CH=CH2中,可以看作两个孤立的双键重合在一起,p电子的运动范围不再局限在两个碳原子之间,而是扩充到四个碳原子之间,这叫做离域现象。
3、 这种分子叫共轭分子。
4、共轭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受到外界试剂的作用,其它部分可以马上受到影响。
5、 这种电子通过共轭体系的传递方式,叫做共轭效应。
6、 特点:沿共轭体系传递不受距离的限制。
7、 [编辑本段]正常共轭效应 又称 - 共轭。
8、是指两个以上双键(或三键)以单键相联结时所发生的 电子的离位作用。
9、英戈尔德,C.K.称这种效应为仲介效应,并且认为,共轭体系中这种电子的位移是由有关各原子的电负性和 p 轨道的大小(或主量子数)决定的。
10、据此若在简单的正常共轭体系中发生以下的电子离位作用: (例如:CH2 CH—CH CH2、CH2 CH—CH O)。
11、Y 原子的电负性和它的 p 轨道半径愈大,则它吸引 电子的能力也愈大,愈有利于基团—X Y从基准双键 A B—吸引 电子的共轭效应(如同右边的箭头所示)。
12、与此相反,如果A原子的电负性和它的 p 轨道半径愈大,则它释放电子使其向 Y 原子移动的能力愈小,愈不利於向—X Y基团方向给电子的共轭效应。
13、中间原子 B 和 X 的特性也与共轭效应直接相关。
14、 [编辑本段]多电子共轭效应 又称 p- 共轭。
15、在简单的多电子共轭体系中,Z 为一个带有 p 电子对 (或称 n电子)的原子或基团。
16、这样的共轭体系中,除 Z 能形成 d- 共轭情况外,都有向基准双键 A B—方向给电子的共轭效应: (例如 等)。
17、Z 原子的一对 p 电子的作用,类似正常共轭体系中的—X Y基团。
18、 正常共轭效应 又称 - 共轭。
19、是指两个以上双键(或三键)以单键相联结时所发生的 电子的离位作用。
20、英戈尔德,C.K.称这种效应为仲介效应,并且认为,共轭体系中这种电子的位移是由有关各原子的电负性和 p 轨道的大小(或主量子数)决定的。
21、据此若在简单的正常共轭体系中发生以下的电子离位作用: (例如:CH2 CH—CH CH2、CH2 CH—CH O)。
22、Y 原子的电负性和它的 p 轨道半径愈大,则它吸引 电子的能力也愈大,愈有利於基团—X Y从基准双键 A B—吸引 电子的共轭效应(如同右边的箭头所示)。
23、与此相反,如果A原子的电负性和它的 p 轨道半径愈大,则它释放电子使其向 Y 原子移动的能力愈小,愈不利於向—X Y基团方向给电子的共轭效应。
24、中间原子 B 和 X 的特性也与共轭效应直接相关。
25、 [编辑本段]多电子共轭效应 又称 p- 共轭。
26、在简单的多电子共轭体系中,Z 为一个带有 p 电子对 (或称 n电子)的原子或基团。
27、这样的共轭体系中,除 Z 能形成 d- 共轭情况外,都有向基准双键 A B—方向给电子的共轭效应: (例如 等)。
28、Z 原子的一对 p 电子的作用,类似正常共轭体系中的—X Y基团。
29、 [编辑本段]超共轭效应 又称 - 共轭,它是由一个烷基的 C—H 键的 键电子与相邻的 键电子互相重叠而产生的一种共轭现象。
30、依照多电子共轭的理论,一个C—H键或整个CH基团可作为一个假原子来看待,有如结构式 中的 Z 原子: (例如 CH2 CH—CH3、O CH—CH3等) 。
31、超共轭效应存在于烷基连接在不饱和键上的化合物中,超共轭效应的大小由烷基中 -H 原子的数目多少而定,甲基最强,第三丁基最弱。
32、超共轭效应比一般正常共轭效应和多电子共轭效应弱得多。
33、 [编辑本段]同共轭效应 又称 p 轨道与 p 轨道的 型重叠。
34、甲基以上的烷基,除有超共轭效应外,还可能产生同共轭效应。
35、 所有同共轭效应,原是指 碳原子上的 C—H 键与邻近的 键间的相互作用。
36、大量的化学活性和电子光谱的数据表明,在丙烯基离子和类似的烯羰基中,存在一种特殊的 p- 或 - 共轭现象,即所谓同共轭效应: 在丙烯基离子中是烯碳原子上的 p 轨道,与正碳离子( )上的空p轨道,作型的部分重叠;而在类似的烯羰基中,则是羰基碳原子的 p轨道与烯碳原子( )的p轨道作 型的部分重叠: 。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