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明显加快。主要表现之一是继武汉、长沙、郑州之后,相继出现了两个GDP超万亿的省会城市,合肥GDP已经接近8000亿。
争夺中部地区领先地位的战斗越来越激烈。关于谁能在中部地区占据主导地位,有很多分析和解释。但是谁是中非第一城呢?
洛阳GDP最高,宜昌人均最高,南阳人口最多。
要成为省会以外的第一城市,首先经济总量是一个硬性指标。截至2018年底,中部地区共有8个地级市,地区生产总值3000亿元。
他们分别来自河南、湖北、湖南和安徽。山西、江西暂时没有GDP超过3000亿的非省会城市。不过江西的赣州和九江已经比较近了。
八个城市中,河南和湖北各有两个,湖南有三个,安徽有一个。洛阳、襄阳、宜昌的GDP已经超过4000亿。
这种整体结构相对好于西部非省会城市。比如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GDP依然只有2300亿。
但是,从这个数据中,我们还是可以直观地看到中部地级市与东部沿海城市的差距。有双星的广东和山东,不说排名最高的洛阳,放在浙江这个地级市,排名还是比较靠后的。
人口方面,南阳只是全国八大千万人口城市之一,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总人口过千万的地级市。除了宜昌和芜湖,人口超过500万。
在人均GDP上,八个地级市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排名第一的宜昌人均GDP接近10万,最低的南阳只有3.6万。
显然,从GDP和人口数据来看,洛阳GDP最高,宜昌人均最高,南阳优于人口规模。
工业表现:襄阳、洛阳最强,常德、衡阳较弱。
对于今天mainland China的大多数城市来说,工业实力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由于法规中的工业增加值数据不方便查询,这里我们只对比2018年八大城市的二次生产增加值:中非首都第一城是谁?
襄阳、宜昌、洛阳三座GDP超过4000亿的城市,二次生产增加值都超过2000亿。其余5个城市都在2000亿以下,其中最高的襄阳,大约是最低的衡阳的两倍。
从占GDP的比重来看,只有襄阳、宜昌和芜湖超过50%,而洛阳、南阳和岳阳都在40%到50%之间。
其中,洛阳作为老工业城市,基础最好,城镇化率相对较高。其一产比仅高于芜湖八市,二产比不到50%,不算太意外。
但在常德、衡阳,二次生产比重在40%以下,说明产业支撑明显不足。下面是常德的一个例子:
主要工业产品中,GDP不多,整体结构传统。
如果要综合比较,当然有很多方面,比如区位、交通、科教等等。但从GDP、人口、产业等综合硬指标来看,——的答案已经有了,洛阳、襄阳是目前最具竞争力的城市。
首先看看洛阳。洛阳作为“四大古都”之一,曾经是河南无可争议的最大城市,辉煌时与北京、上海、武汉齐名。
但随着郑州的崛起,洛阳在交通、政策、资源等方面都进入了明显的下行通道。整个城市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从过去的“扔掉郑州几条街”到现在,GDP还不到郑州的一半。
洛阳曾经是国有重点企业,尤其是机械领域,比如中国第一拖拉机因子
当然,经过近十年的改造,洛阳近年来又复兴了。今年上半年,洛阳GDP增速达到8.3%,位居河南省第一。
特别是,一些关键企业表现良好:
50家重点企业中,紫金银辉、亿电、莫罗、AVIC光电、CSSC 725所等14家企业产值增长20%以上。
目前,洛阳地铁1号线、2号线已经开通,将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接入地铁的非省会城市。
从未来看,整个河南有近一亿人口。除了省会郑州,它不仅完全合格,而且有必要崛起为有基础的第二城市。
当然,洛阳也不是没有缺点。比如目前北方很多城市过于依赖国企,民营经济相对薄弱,洛阳也是如此。
另外,郑州还在崛起,洛阳能走多远还要看郑州强不强。
襄阳: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三线时期重要的工业重镇。
然而,有两个因素对它在现代,即过去十年的真正成功至关重要。
第一,高铁赋能。
高铁时代,原本交通地位不太突出的襄阳,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被称为“高铁十三五”规划的最大受益者”。西武、于正、贵祥,以及未来规划的西昌、湖安高铁,将助力襄阳成为米字型。
高铁枢纽。二是汽车产业加持。作为二汽和东风的重要基地,去年襄阳的汽车产量已接近40万辆,产值超过2000亿,已经超过一些传统的汽车强市,跻身全国十强。
可以说,无论交通枢纽地位还是产业实力,襄阳的在湖北省内已经基本坐稳省内第二城的宝座。
放眼中部,洛阳、襄阳,人口都在500万以上,GDP居前二,不管是产业基础、体量,还是未来的发展潜力,都最有资格做中部非省会第一城。
当然眼下看,两个城市都未必要绝对的实力压倒对方,谁输谁赢,还要在更长的时间内来观察。
另外,这两个城市在省内的地位都相对较高,不仅被明确为副中心,且长期在人事上享受高配待遇。
一般地级市的比较,不同于省会城市或区域性中心城市,往往有一两个单项突出,就能够让一座城市的竞争力大大提级。
洛阳、襄阳就是如此——前者是工业基础和央企资源;后者则是交通和汽车产业。
宜昌:也是湖北第二城甚至是中部非省会第一城的有力竞争者。
从GDP来看,它与洛阳、襄阳的差距并不大。且有葛洲坝、三峡工程等强力央企和国家资源的加持。
此外,不仅有知名品牌稻花香,还有亚洲最大的医用丁基胶塞生产企业——华强科技等一批实力企业。
不过,宜昌一来在人口总量方面稍逊一筹;二来,要赶超襄阳,优势不明显。这里面不仅有区位因素,也有资源、政策因素。比如,葛洲坝的总部就已经搬到武汉。
当然,作为与襄阳并列的“两副”,未来宜昌的发展还是值得期待,与襄阳的“拉锯”局面应该会长期存在。
芜湖:作为奇瑞总部,这些年声名在外,崛起速度比较快。民营经济也颇有特色,前有“傻子瓜子”,后有“三只松鼠”。目前新兴产业方面,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也都有拿得出手的业绩。
不过,与其它城市比起来,芜湖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其有融入顶级城市群——长三角的区位便利。这些年,芜湖不断在推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明确提出“向东看、往东比”。
芜湖人均GDP仅次于宜昌,在没有央企优势的背景下,其GDP含金量可见一斑。不过,作为八个城市中人口体量最小的一个,未来确实面临发展规模上的天花板。
南阳:同样是有历史渊源的地方。作为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规模优势很明显。
不过,发展基础不仅与省内的洛阳不可同日而语,也不及相邻的襄阳。它也是八个城市中,一产占比最高的城市。
论政策和交通枢纽地位,也同样稍逊一筹。在省内和近邻都有“强敌”的情况下,要冒尖确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当然,千万人口确实是一个重要资源,毕竟,没有人口规模的支撑,诸多产业,包括服务业的发展都会受限。
眼下南阳最需要的还是要重点发做强产业,将流失的近200万人口吸引回来。
岳阳、常德、衡阳,相对于襄阳和洛阳乃至芜湖,目前的发展状态都无太突出的特色。
三个城市的GDP差额也非常小,最大不超过400亿,谁是真正的湖南第二城,眼下都无绝对的优势。
衡阳的交通地位、高等教育、人口规模、工业基础以及距离粤港澳大湾区较近的区位,都不差。
但这些年在营商环境打造和产业转型升级上,明显错失了机遇,也加剧了人口的流失。可以比较的是,襄阳、芜湖就通过汽车产业快速崛起。
近年衡阳提出要争当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这个方向无疑是对的,但在政策和资源的倾斜上,还要争取洛阳、襄阳那样的优势。
岳阳,湖南省最大的港口城市,拥有全省唯一的国际口岸,也是目前GDP仅次于长沙的湖南经济第二城。
但是,最主要的支柱产业是化工、食品,产业结构仍偏传统,缺乏有分量的强势产业。同时处于长沙和武汉两大省会城市之间,发展有利也有弊。
常德,GDP不低,不过给人的印象主要还是一座旅游城市,对烟草经济依赖较大,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目前最需要的也还是产业升级,多一些主打产业支撑。不过未来也将有高铁的加持,有望成为区域性高铁枢纽城市 。
在比较湖南第二城时,要注意的一个事实是,在岳阳、常德、衡阳三个城市之外,株洲、湘潭的实力也不俗,“长株潭”的总GDP体量已超过15000亿,高于武汉、郑州,第二城冒头的压力不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