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安西·拉西拉在威尼斯双年展芬兰馆外安装了两个小屋

导读 建筑师安西拉西拉在威尼斯双年展芬兰馆外安装了两座小屋——第一座由芬兰木匠用云杉搭建,第二座由中国团队用竹子拼凑而成。展览名为“建筑

建筑师安西拉西拉在威尼斯双年展芬兰馆外安装了两座小屋——第一座由芬兰木匠用云杉搭建,第二座由中国团队用竹子拼凑而成。展览名为“建筑的弹性”,探讨了材料和建筑形式之间的关系。由芬兰建筑博物馆馆长Juulia Kauste和第五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创意总监Ole Bouman策划。

考斯特和布曼挑战建筑师安西拉西拉(Anssi Lassila)开发了一个原始小屋的设计,可以通过使用传统的芬兰材料和建筑技术来实现。然后,对设计进行了调整,以适应中国的区域建设。

布曼对德泽恩说:“它经历了文化翻译的过程。”“建筑的核心得以幸存,但其生存方式却完全不同。”

他解释说:“信息当然是,你仍然可以构建强大的架构,仍然依赖永恒的技术,但输出和结果是不同的。”

第一个结构由长云杉条构成,这些云杉条水平堆叠形成一个向顶部逐渐变细的塔。宽阔的门道通向内部,而矩形天窗则让阳光穿过头顶。

第二间小屋用竹子代替了云杉,是中国队建的。为了适应这种材料的灵活性,窄段采用垂直排列而不是水平排列,这样就在顶部形成了一个圆形天窗。

竹节的长度也是绑在一起的,不同于云杉的长度。利用传统搭接接头的变化,可以将云杉的长度插入合适的位置。

卜曼补充说:“在中国,你不能用同样的材料,但你必须用竹子。”“还有其他必要的关节和连接,例如,我们很快发现,你不能在水平段做同样的事情,所以它变成了垂直框架。”

“然后,如你所见,空间的质量发生了变化,最后,由于它们的工作方式,测量方法也不同。他们的技术、材料、气候和时间框架;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但它仍然是一个原始的小屋,”他说。

这两个小屋在双年展期间首次在深圳展出,随后被运往威尼斯。据考斯特说,这个项目可以很容易地扩展到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这样就可以建造更多的小屋。

她说:“如果去别的地方,谁知道呢?我们不知道,这很有趣——探索这种文化合作,以及你不知道进入其中会发生什么的事实。”德赞

拉西拉补充道:“这是一次在不同文化和不同人群中进行测试的旅程。”“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在芬兰工作的方式,使用当地的材料和当地人,但我认为你可以在世界各地以这种方式工作,只需利用在不同地方发现的可能性。”

在这两个小屋之间,阿尔瓦阿尔托在1956年设计的展厅展示了这两个建筑的模型和草图。亭子两端的门都是敞开的,在亭子之间形成了一条通道。

芬兰馆位于双年展的Giardini,还有勒柯布西耶设计的Dom-Ino Maison全尺寸模型和获得金狮奖的韩国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