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团队在《中国生育报告2019》中指出,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高是抑制生育行为的“三座大山”,其中,房贷收入比从2004年的17%,增加到2017年的44%。房子侵占了家庭收入,无疑就会挤压育儿成本,让生活整体水平下降。
而且,2017年,公立幼儿园的在读人数比例将至44%,供给大幅下降;基础教育整体减负,孩子放学早,多数人不得不选择“小饭桌”“课外班”来填补学校放学和家长下班之间的空档。这些刚性支出,都增加了育儿成本。
此外,劳资双方地位不均等,针对育儿的假期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也让诸多年轻人感受着“职场”“家庭”的双重压力。
财富思路的转变,比抱怨来的更为实在
之前,但凡有报道“过劳死”之类的新闻,下面的评论往往都是“生命价高”“不能干有的挣没的花这样的事儿”;最近看到类似报道,下面评论的风向变了,都表达了“虽然无奈,也不得不面对”“宁可累到,也不能穷到”“有人说为啥不辞职,废话,房贷、车贷、补习班,都搁屁股后面催着呢”。
这一部分人群,论收入,他们在工薪层中是佼佼者,有的甚至超过了中小企业经营者;论财富规模,他们坐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豪宅”,不能说穷。然而,这部分人,尤其是2017年前后高杠杆买房投资的人,杠杆加满让家庭财务状况空前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就承受不起,更不要说“怼上司”“说辞就辞职”“专心带娃”这样“大逆不道”的事。
千万富翁,过穷日子。很多人觉得,过几年房价一涨起来,不就有的赚了吗?说这样的话的人,送他们五个字“何不食肉糜”。
孩子适龄入学,能给学校说等房价涨起来再交学费吗?老人病了需要就医,能给医院看看房本,你看过两年这两套房几千万了,我还能交不起住院费?
更何况,大家都觉得养娃有压力,人口生育率降低,未来楼市的红利越发模糊,房住不炒一再提及,未来房价能不能如愿涨起来,还是个问题。
综上,黄连不是非要吃一吃,才知道是苦的,当你通过种种渠道了解了黄连的苦,就没有必要再去尝试;同理,投资不要等失败了,才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此前诸多提醒,一定要控制负债规模,不要盲目扩大房产;一定要注意现金流,不要买入带不来现金流的死资产;一定要结合个人生涯做财富规划,20岁可以负债,40岁就要抛售套现,不能再加杠杆了……
面对上有老下有小自己也开始添病的现实状况,指望外力扶持并不现实,目前我们财政条件尚不允许大面积放开生育补贴,改变状况唯有自救,自救第一步就要去负债、轻资产,保收入、稳健康。如果说之前拼命买房,是建起来拦截财富的大坝,那么现在是时候开渠,为生活引入活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