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范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江水西头隔烟树的隔,江水西头隔烟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2、思量只有梦来去。
3、更不怕、江阑住。
4、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5、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此词以纯真朴实的笔调抒写相思之情。
6、全词以一种相思者的口气说来,由不能相会说起,至遥望,至梦忆,至对灯秉笔,终至传书无由。
7、通过一段连贯的类似独白的叙述,用“望”、“梦”、“写书”等几个发人想象的细节,把一个陷入情网者的复杂心理和痴顽情态,表现得曲折尽致。
8、 首句开门见山,交待出“江水”、“烟树”等重重阻隔,展现一片迷蒙浩渺的艺术境界中,反映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
9、她极目了望,茫无所见:“江水”、“烟树”、“江东路”等客观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10、“隔”字把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
11、“望不见江东路”是这种惆怅情思的继续。
12、接着,作者把特定的强烈的感情深化,把满腔的幽怨化为深沉的情思:“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
13、”梦,梦是遂愿的手段。
14、现实生活中无从获得的东西,就企望梦中得到。
15、“思量”,是主人公遥望中沉思获得了顿悟:“只有梦来去”,这是一种复杂的情绪,雾霭迷蒙的客观美的衬托下,这种仿佛、模糊的潜意识,渴望离别重逢,只有梦中才能自由地来去:“更不怕江拦住”,从“江水西头隔烟树”到“不怕江拦住”是一个回合,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浩浩的大江,实现自己的愿望,飞到思念中的亲人身边。
16、但这个“梦”还没有做,只是“思量”,即打算着做。
17、 词的上片,写相思者想见对方而又不得见,望不见,只好梦中相会的情景。
18、而下片通过灯前写信的细节,进一步细腻精微地表达主人公感情的发展。
19、梦中相会终是空虚的,她要谋求实的交流与联系。
20、“灯前写了书无数”,以倾诉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深情,但“算没个、人传与”的一念中,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渊。
21、“直饶寻得雁分付”,“直饶”,宋代语言中,有“纵使”的意思。
22、词中的主人公想到所写的信无人传递,一转念间,鸿雁传书又燃烧起她的希望,“分付”即交付,要把灯下深情的书信交与飞雁;然而又一想,纵然“寻得”传书的飞雁,“又还是秋将暮”,雁要南飞了,因此连托雁传书的愿望也难达到。
23、由此可知,她写的信是要传送到北方去。
24、灯下写信这一感情细腻的刻划,把女主人公的直觉、情绪、思想、梦境、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动,“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那回环曲折的描摹过程中用“算”、“直饶、还是”等表现心声的口语化语言,把一个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画得细致感人,魅力无穷。
25、 参考: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
26、词的下片写抒情主人公灯前写信的细节,是实写;写抒情主人公“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的内心活动,是虚写。
27、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一个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哀婉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腻感人。
28、 这样表述也可以: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
29、词的上片写抒情主人公伫立“西头”,隔着“江水”“烟树”远眺“江东路”的情形,是实写;“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是虚写,现实生活中无法与亲人团聚,便希望通过梦境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的愿望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大江。
30、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望眼欲穿、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