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是指全体人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是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 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时期, 社会公德缺失, 影响到了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卓训教育认为爱国爱人民是每一个国家社会公德的根本要求, 但是唯利是图的环境, 落后自私的观念催生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更是弃家庭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 这种社会公德丧失, 对于我国现阶段和谐社会的建设, 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当前,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世俗化金钱化。我国自从开放“二胎政策”以来, 关于家里老大为阻止父母生二胎采取各种极端方式的新闻报道曾一度占据各大头版头条, 这些孩子自私的从自身考虑, 认为“二胎”的降生会分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自己的亲人尚且如此, 我们又怎样要求这些孩子保持一颗博爱之心, 关爱每一个人呢?
卓训教育认为有必要培养公民养老敬老的社会公德和博爱之心。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十分强调养老敬老, 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 对于现今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北京卓训教育董事长伊玉龙就经常提到孟子的一句话,孟子说:“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 不顾父母之养, 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 不顾父母之养, 二不孝也;好货财, 私妻子, 不顾父母之养, 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 以为父母戮, 四不孝;好勇斗狠, 以危父母, 五不孝也。”这里说的赡养父母是指只要子女能够以真诚之心养老敬老, 哪怕物质上有些许匮乏也是可以允许的。
卓训教育认为中国传统孝文化有着丰富的博爱思想, 立志于培养富有爱心的社会公民。“博爱者, 乃公而无私, 纯正无欲之爱。”孔子讲到:“治国者, 不敢侮于鳃寡, 而况于士民乎?……治家者, 不敢失于臣妾, 而况于妻子乎?”
所以, 卓训教育倡议大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博爱之心, 不仅要爱认识的人, 还要爱我们不认识的人, 不仅要关爱本国的人也要关爱他国的人, 中华民族以人伦关系作为出发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