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积聚国际创新要素 力争打造国际一流生态园区

导读 1月12日,中国开放发展与合作高峰论坛暨第八届环球总评榜发布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德生态园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

1月12日,中国开放发展与合作高峰论坛暨第八届环球总评榜发布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德生态园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等国内十家园区共同当选“改革开放40年·中国开放发展最具活力园区”。

据悉,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环球时报》在全国范围内,全方位寻找以中国创新、开放、发展、共享为主要驱动元素的城市、园区及企业,甄选在转型升级中的优秀城市、园区和引领行业发展的创新企业。

中德生态园是中德两国唯一政府间签署合作协议支持建设的园区,2013年7月正式启动建设。园区自建设之初,就坚持开放发展,不断积聚国际创新要素,力争打造国际一流生态园区。

国际化的生态建设

德国GMP、SBA、欧伯迈亚、中规院、同济大学等中外知名规划设计机构参与园区规划设计,托马斯·赫尔佐格、吴志强、崔恺等国内外知名设计大师亲自操刀。园区2017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是当年唯一选的园区,2018年,在第十三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上,成为中国唯一获选全球绿色城区奖的园区。

园区不断引领绿色建设发展,2016年德国企业中心成为亚洲首个获得德国DGNB铂金奖的综合体,2018年,园区成为亚洲首个荣获德国DGNB金奖终认证的片区。引入德国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建成亚洲最大、功能最复杂的被动房公共建筑,发起并举办了首届亚洲被动房大会,是中国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标准编制组织的秘书长单位。

国际化的产业体系

按照国际标准,营造国际化的投资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已经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来园区落户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智能制造、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装备和隐形冠军企业为主导的“4+N”产业体系,引领园区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已有6家世界500强项目在园区投产、落户。德国大陆集团在园区设立的康迪泰克流体技术研发生产中心已正式投产,美国联合技术开利智能制冷装备项目、中国电科力神新能源项目主体已经完工,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成为2018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9个智能灯塔企业中唯一的中国企业。

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相继落户、开工。一批国际隐形冠军企业集聚中德生态园发展。

国际化的创新合作

集聚国际创新要素,打造一流创新高地。西门子集团在园区设立了德国以外首个工业4.0创新中心,并与澳柯玛合作成立机器人联合实验室。成立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领衔打造领先的智能技术研发机构。成立青欧生命科技高等研究院、清原生物工程研究院、华大基因国家海洋基因库,园区与海尔合作成立的工业智能研究院获批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并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和标准化试点。

国际化创新平台积聚了大批国际化人才。七位德国院士担任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特聘科学家,华大基因积聚了包括中国、印度、韩国等国在内的近300名基因科研人才。丹麦国家科学院院士和丹麦皇家爵士称号获得者拉斯教授领衔再生医学研究。

截至目前,园区先后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8名,博士143名,硕士512名,外籍人才107名,海外归国人才180名,外籍人才和海外归国人才所占的比例均超过国内先进地区。

国际化的人文交流

以人文交流作为开放合作的纽带,园区国际化氛围更加浓厚。2016年,拜仁慕尼黑在中国的首个足球学校落户园区,打造了一个高水平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和教练员培训平台;中国国家足球队首位外籍主教练施拉普纳担任园区顾问,为中德两国足球领域的交流合作做了大量工作。园区先后举办、引进了风靡全球的户外障碍赛——美国斯巴达勇士赛和趣味比赛——日本酷萌跑。世界顶尖艺术活动——德国欧米勒钢琴公开赛落户园区,已连续举办两届。以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为代表的各国政要团队相继来访。

作为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对外开放合作的窗口和平台,园区立足中德,放眼国际,不断扩大开放国别。获批国内首个中英地方合作园区——中英创新产业园,中俄地方合作新平台——中俄地方合作园启动,中瑞中小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中瑞中心启动,园区开放局面日益蓬勃开阔。

附:“改革开放40年·中国开放发展最具活力园区”获奖名单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苏州工业园区

中德生态园

广州开发区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成都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