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析,2019年中国经济有条件保持平稳健康运行。对此,大多数人是深信不疑的,不过也有不少人表示担忧,尤其是对于2019年房地产市场走势,甚至部分业界人士也不太看好。究其原因,大家也都很清楚,主要源于经济下行的压力。
随着政策的主动适时调整和全面改革开放的推进,包括楼市在内的中国经济仍有望保持长期稳健发展。
与楼市密切相关的三大问题
回顾过去我们也不难发现:一方面房地产开发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另一方面,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不断攀升的房价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隐忧,始终扰动着大众敏感的神经。从媒体公开的报道来看,仅近20年,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上涨接近3倍,而京、沪两地房价上涨均近6倍,深圳更是上涨近7倍。事实上,以上数据还是相对保守的,只是平均数,热点城市热点区域实际涨幅可能更大。
正是因此,调控始终伴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房住不炒”的定位以及相关税收制度改革的推进,引领房地产行业健康、平稳发展的长效机制的轮廓逐渐清晰。随着近期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变化,虽然房地产调控本身面临一定的调整,但是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没有动摇。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经济的确存在一些隐忧,这些隐忧都与房地产有关——近期忧虑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期忧虑是风险泡沫防控;远期忧虑是中等收入陷阱。这三大隐忧或者说三大问题,其实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跟过去发展太快和房价上涨过快都有密切关系,甚至某些主要风险隐患源头就在房地产领域。
进一步分析来看,中国经济压力的加大,是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次要的,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主要还是内因。空前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和去杠杆使得楼市明显降温,大型房企开始裁员或放缓开发节奏,其他行业也受到一定影响。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地价房价的全面大幅度上涨,多年累积并传导到各行各业,推高了各类生产生活成本,而成本开支的增加则导致企业利润变薄和居民消费增长乏力。因此,我们必须对房价连年过快上涨带来的泡沫风险和房企普遍扩张过快带来的资金链问题保持高度警惕,坚决打赢风险防控攻坚战。而房地产拉大收入差距,一套房掏空一个家庭的现象也使得“隐形贫困人口”有所增多,非常不利于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中国经济尤其是房地产存在的这些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接下来,需要通过加快发展,以更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现实问题,同时也需要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坚决贯彻落实“房住不炒”的中央指示精神,促进房地产行业回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亟待补齐三大民生领域短板
当前我国房地产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根本原因都不在房地产行业本身,要弄清这些问题,不能单独就房地产而谈房地产。眼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则是结构性的问题。譬如,除了少数门槛高、科技含量高或垄断性行业,这么多年房地产行业几乎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很多行业全靠房地产行业拉动,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一旦下滑,很多行业也会受到拖累。我们的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房地产行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与民生有关的教育、医疗、养老等行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动力有所减弱,正是这种结构性失衡所导致的。
一方面房地产行业一业独大,吸走了社会过多资源,挤压了居民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支出。另一方面,由于居民存在教育、医疗、养老后顾之忧,不太敢花钱消费,或者在教育、医疗、养老方面花了很多钱,影响到消费和买房等支出。
所以,在中国所有重大民生问题中,除了住房这一重大民生问题还需要通过加强住房保障解决外,还亟待补齐教育、医疗、养老三大突出短板。我们必须意识到,如果不补齐这三大短板,中国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房地产行业也可能就此出现拐点。而上述三大领域也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待发力的领域。
从教育角度看,我们的国民素质还有待全面提高,在农村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以及在均衡教育方面都还需要大量补课。
从医疗角度来看,基层仍然是短板,乡镇一级医疗机构人才缺乏,家庭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匮乏,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亟待提高,群众因病致穷、因病返贫时有发生,一些普通家庭仍无法抵抗大病突袭的情况,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切实避免和加以解决。
从养老角度看,我们的突出短板在社区养老和农村养老,主要是这些基层设施薄弱,服务单一,人才匮乏,居家养老服务短缺。
发展是硬道理,直面并解决问题,发展就会更加势不可挡。如果我们把以上民生短板补上,居民就会减少后顾之忧,消费意愿才会更强。此外,补齐这些短板将创造至少上千万就业岗位,能够推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反过来也会增加居民收入。再加上如果我们严控房价地价,防止其过快上涨,这样用一二十年的时间补民生短板,就会换来未来二三十年经济和楼市的良性发展。也就是说,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楼市仍有望保持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