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飞”起来——从北京科博会看未来产业“风向标”

导读 在第二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的无人机展区,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在翼展9.5米的一台大型无人机旁合影。本届科博会上,要问哪一展区...

在第二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的无人机展区,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在翼展9.5米的一台大型无人机旁合影。本届科博会上,要问哪一展区“求合影”的观众最多,无人机展区一定榜上有名。

“这里展出了20家无人机企业研发的29款形态各异、功能不一的无人机。这几天,从早晨开门到傍晚闭馆,人群络绎不绝,可以感受到无人机的热度。”北京中关村延庆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有旺说。

现实中,“解锁”更多场景的无人机,正加速飞上天空。7月15日,4张高考录取通知书“乘坐”无人机,从华南理工大学起飞,经短短30分钟飞行,抵达广州市黄埔区某小区,稳稳到达4名考生手上。

配送录取通知书的是中小型无人机。与大型无人机不同,中小型无人机侧重于高效、快速的短途配送场景。

“我们自主研发的这款小型无人机已更新到第四代,可在零下20摄氏度至零下50摄氏度的中雨、中雪、6级风、弱光等环境中稳定飞行,能适应97%以上国内城市的自然环境要求。它能在10分钟内将2.4公斤重的物品配送给5公里以内的收件人。”美团无人机的工作人员任翰指着展区一台十分袖珍的无人机告诉记者。

这台无人机身板虽小但应用广泛,适用于人们的吃、穿、用、娱。截至2024年6月底,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31条航线,都有了这台袖珍无人机的身影。小小的它已累计完成订单超30万单,办公、社区、景区、校园、公园、图书馆等日常场景,均有覆盖。

这些日常的场景,如何保障无人机飞行安全而不至于坠落伤人?“这台无人机为6轴多旋翼飞机,当一轴失效,飞控可以通过其转速与指令不一致的程度进入容错控制状态,随即使飞机进入有限可控状态,然后控制飞机安全降落。”任翰指着无人机6个轻巧的黑色旋翼说。

写字楼间,无人机“拎”着外卖从天而降;农场上方,无人机成为高效生产的新标配;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飞跃湖海……今年以来,多个城市的低空空域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象。

“当前,顶层规划和地方政策正共同发力,让‘天空之城’的想象加速成为现实。目前,北京长城脚下正加快建设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北京市延庆区科委副主任陈昕说,无人机还参与到文物保护、经济作物植保、应急防火、森林巡查、河湖巡查、基层治理等方方面面。

从点上的技术创新,到线上的规模化应用,再到面上的产业化发展,低空经济正乘风飞起。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杨岭认为,随着低空飞行活动日益增多,智能物流、智慧交通、应急巡查、生态监测等新场景的涌现,低空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成效也将逐步显现,未来几年我国低空经济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实现从“起飞”到“腾飞”。

“当前我们正加快推动长城景区物流场景向无人机开放。不久后,来爬八达岭长城的游客登顶后想要喝一杯长城脚下的咖啡,可由无人机快速送达。”陈昕说。(记者张漫子、马晓冬、余佩璇 参与采写:施思羽、孙庆、刘申一、张洪杰)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