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22个核心城市,一年只卖3次地的新闻刷屏地产圈。
对于这一政策,房企之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认为集中供地对资金能力提出很大考验,有利于大型房企在核心城市的扩张,对小房企形成挤压;
另一种认为,集中供地避免大房企赢家通吃,小房企也许有捡漏机会?
涛哥的看法很明确,这一政策一定会挤压小房企。
原因很简单,以北京市场为例,2020年全年卖地87宗,如果平摊到三次,也就是一次出让30块地。
一次30块地,50强房企都不够争的,更别说50强以后的小房企了。
而且,如果你是资金方,同一时间集中这么多融资需求,肯定优先给30强、50强,很难再考虑更小的公司了。
所以啊,有朋友跟涛哥说,政策文件讲,集中供地有利于小房企获得机会。
我回答他:“小”的概念不同,在国家看来20强以后就是小房企了,但行业现状是50强以后的房企还有上千家。
从实际情况看,大型房企在重点城市深耕的能力更强,并且他们已经在行动。
以金地为例,涛哥了解到,
最近,金地旗下多个核心城市公司独立出来,意在加强一二线城市深耕的能力。
例如,以前金地华东区域公司和金地上海公司是一体的,一班人马又管区域又管城市。
现在,金地上海公司实体化,各职能将拥有独立团队,有助于在上海的进一步拓展和深耕。
同样的动作,也发生在金地的其他核心城市。
例如,金地北京、杭州、沈阳,分别跟华北、东南、东北区域本部分离。
而这些城市,都在本次22个重点城市名单中。
独立后的城市公司,依然向区域平台汇报。
独立的意义在于,做强区域本部核心城市,用更完整的团队和授权加强深耕。
事实上,金地在上海的实力本来就很强。
数据显示,金地上海2020年销售额209.5亿,位列上海市房企第七。
这个销售额,相当于一家百强房企全年的业绩总和。
当前,头部房企已经认识到:
核心一二线城市,单城市做100-200亿,已经顶的上一个区域公司的规模。
一二线城市单项目产值高,一个项目能顶三四线城市3-4个项目产值,从管理成本和人员成本的角度看都大大降低。
所以,像金地、招商、中海、万科这类头部房企,近年都开始加强核心城市的布局,抢占一二线战场。
有趣的是,你会发现,像金地这种有实力的TOP公司,他的做法跟思考与很多中小房企是不一样的。
小房企还在想着怎么做组织合并,减少人员,而金地则把城市独立,通过深耕来提升人效。
另外,有高管告诉涛哥,现在各大房企都在考核ROE。
同等情况下,三四线周转快,ROE会更好看,导致企业战略不自觉的就去三四线了。
但是,当你逐渐退出一二线战场,你会发现,再想回来也回不来了。
如今,华东很多TOP20房企在上海都没有地,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因为你在上海项目少,所以你利润薄,所以你不拿地,然后你就消失了。
但金地、中海等公司的思路是,我不断拿地,扩大市场份额,通过深耕聚焦降低综合成本,在一二线建立扎实的根据地。
思路决定出路,市场终究是属于长期主义者。
做房地产的都知道,一二线人口持续流入,支撑力强,三四线很多时候都是去割一波韭菜。
但多数企业无法抗拒ROE和利润率的诱惑,不断的在各个地方投机。
当中小房企慢慢退出上海的时候,金地上海反而独立了。
面向未来的集中供地,你连个独立的城市公司都没有,你拿什么跟人家竞争?
所以,中小房企退出一二线是必然,金地、中海、万科等大公司在核心城市将越来越强。
涛哥今天独家报道金地组织调整,大家有什么评价?欢迎留言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