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在北京定居的北漂来说,和其他人租房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这是因为首都综合管理办公室将会同其他部门,集中力量打击“非法群租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给出的理由是,目前,85%的群租房是由中介盈利的。言外之意是,管理团体租赁是为了保障租房者的福利。
不仅在北京,在其他大城市也是如此,比如天津、上海、南京等等。除了打击“黑中介”,具体的限制政策已经存在。比如2010年,北京市法制办起草了一个规定,将租赁住房人均居住面积限制在不低于10平方米,而2010年苏州的相关规定是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12平方米。这种思维方式,就像为了让人们吃得好,规定人们只能吃肉粥而不能吃树皮一样,所以这样的福利政策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只能从树中求鱼。
事实上,随着房价的上涨,群租房不仅屡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2012年,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将租赁住房10平方米的限制降低到每人不低于5平方米,这表明之前的规定已经被打破。这些人为的规定最终被证明是一厢情愿。那么,为什么群租房越来越多,群租房的面积越来越小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市场需求。
在大城市努力工作的低收入人群,如果能买得起宽敞的房间,没有人会选择不方便、不安全的群租房。也就是说,群租房的出现首先是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打击群租房不仅会导致一些中介和房主违约驱逐租客,还会进一步减少供给,导致租金上涨,最终使低收入人群在城市的生活成本更高,这与政策实施的初衷背道而驰。
或者,限制低收入群体的进入,可能是打击大城市群租房的最终目的。大城市低收入群体的聚居地往往脏乱差,治安差。从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治理确实存在困难。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大城市集中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简单粗暴的“禁止入内”政策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更发人深省。打击群租房的目的是打击中介盈利。正如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所说,85%的群租房来自中介利润。这样,一些公众,甚至租房者,都站在支持打击群租房的一边。然而,利润是商人的本性和职责,尤其是房地产经纪人。很难相信,租房的群体中,只有85%是为了盈利,而剩下的15%是为了慈善或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