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重视甲醛,不重视其它有害气体
国家颁布的《民用建造室内环境污染操纵规范》中,明文规定了几种必须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它们是:苯、甲醛、氡、氨、TVOC,其中苯、氡都是已确定的可以致癌的气体。苯、氡对人体的危害和甲醛一样,近几年不断有苯中毒致人死亡的报道。所以装修后住宅必须对以上的有毒有害气体作全面检测。同等地重视各种有害气体,造成的室内污染。
二、凭气味来推断是否有污染
在有毒有害气体中,有的是有味的,如苯,芳香味;甲醛、氨刺鼻。但也有无色无味的,如氡。但各种化学物质混合在一起呈现的复杂的气味是很难辨别的。因此凭气味来推断是什么污染是不准确的。也就是说有气味不一定有污染,而有污染的不一定能闻到气味。在装修后的房间里,如果你能闻到明显的甲醛或是苯的气味时污染程度已十分严峻。足以对人体产生危害。闻不到时也不能说污染不存在,唯一能准确确定的方法是检测。
三、只要管理、杀毒就可以了,不用检测
对于目前的化学管理的方法,环保专家提出了两大质疑:一是有效性;二是二次污染问题。我们认为:管理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连室内的污染物都确定不了,谈何管理呢?另外从我们检测过的家庭情况看,也有的是管理(化学方法)后请我们检测的,污染情况仍然十分严峻。是管理无效还是不到位,不得而知了,所以专家建议:装修后,入住前一定要检测,以保证我们安全居住,放心居住。
四、先装修、后管理
这是对室内污染认识不足引起的,不少的家庭在装修前不考虑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问题。等装修后再想办法管理,这是不对的,装修后,含有毒有害气体的材料在室内散发气体的时间大约为三~十五年,不是通过一次、二次管理就能解决的,其二,十分有效的快速管理办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所以最好的方案是在装修前就提出室内环境质量指标,并在选材,用材时严格把关。以保证装修后的室内环境。
五、有害气体全来自于装修
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看法,在国家严格限制的有毒、有害气体中,氡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施工、装修过程中使用有放射性的水泥、矿渣、花岗岩等;另一种则是地下岩石本身就有辐射,通过土壤散发出来,世界上许多国家规定民用建造施工前必须检测当地氡的含量,我国也有类似的规定。因此,这一项指标可以在买房前向开辟商索取或者买房前请有资职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以确保安全无误。
六、 装修污染没多大危害
室内空气的污染,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有毒有害的气体对人体的危害是有时间、积存过程的,不过也因人而易。对老人、儿童、孕妇的危害尤其严峻。现已有报导:儿童致白血病、胎死、畸型儿、老人得癌症、全家人莫明其妙地萎靡不振、呼吸道病变等。在全国各地都有有,如果要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调查的话,这些数字更是触目惊心。目前最权威的报道来自北京的一家医院。在他们收治的儿童白血病案例中9%和家庭装修有关。
七、不重视绿色植物的作用
目前市场有各种各样的除味剂、杀毒剂。但这些产品都是采纳化学的办法进行处理,其实就是找一种强氧化剂把空气中的有机物氧化掉。是否会产生二次污染,目前提供的资料还不能排除这一耽心。
专家认为完全的环保概念应是采纳植物汲取分解的方法。已发现一些植物对不同的有害气体有不同的吸附和分解作用。植物作用的特点是速度慢,但时间长,如果在室内多放一些植物。其作用效果也十分明显。
八、装修时全用合格的材料就没污染了
这种概念表面上行的通,但在实际上却不是这样。这要从合格材料的定义讲起,我们所讲的合格材料是指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在一定标准以下。但不是没有,所以在施工时要注意除尽量选择合格材料之外,还要考虑在一定的空间内,同一种材料的使用量。如果在一间房内大量使用同一种材料。由于累加的效应。也可能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不符合要求。甚至严峻超标。
九、只重视杀毒、不重视通风
消除污染当然重要,但消除的方法有待研究,专家提倡从源头抓起。装潢施工时考虑合理设计。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通风系统的设计。通风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新奇。同时也使得污染物的浓度较低,不至于或减少对人体的危害。现行的智能大厦,高档写字楼以及豪华住宅尤其注重这一点,家庭装修不妨也引进这一做法,使生活、歇息的环境更好。
十、侥幸心理
因为人的体质、反抗力适应性各不同,不是所有的人在同一恶劣的环境下都会发病,所以造成了部分人的侥幸心理,这是要不得的。我们发现了很多的病例是和装修有关,北京已有这样的诉讼案例,一些大医院也有白血病和其它一些血液病的相关报道,足以证明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俗放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因装修不注意环境质量而致病,就得不偿失了,非但没有建成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相反装了人“毒气室”。长期生活在内,以你的身体健康总是不利的,所以装要装的明白,住要住的舒适安全。
非常感谢朋友们点开室内环境污染的十大误区这篇文章,我将每天为大家收集和分享一些新奇又有营养的精彩内容,希翼大家能够一如既往的给予小编最大的鼓舞和支持,毕竟大家的鼓舞和支持才是小编持续更新和创作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