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房,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我想看千石千寻,石坂千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田黄石 http://image.soso.com/image.cgi?sc=img&w=田黄石 英文名称:larderite(tian huang) 主要矿物为: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土、尹利石、叶蜡石等。
2、 化学成分:多种矿物集合,其中地开石:Al(Si4O10)(OH)8。
3、 结晶状态:晶质集合体。
4、 常见颜色:为黄、白、红、褐等色。
5、其中产于中坂田中的各种黄色田坑石称为“田黄”。
6、 光泽:土状光泽,抛光面呈蜡状光泽或油脂光泽。
7、 解理:无,具贝壳状断口。
8、 摩氏硬度:2~3。
9、 密度:2.5g/cm3 ~2.7 g/cm3。
10、 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
11、 多色性:无。
12、 折射率:1.56(点侧法)。
13、 双折射率:无。
14、 紫外荧光:通常无。
15、 放大检查:致密块状构造,隐晶质至细粒状呈显微鳞片状结构,其中田黄或某些水坑石常具特殊的“萝卜纹”状条纹构造。
16、 特殊光学效应:无。
17、 田黄石(Field-yellow stone),简称“田黄”,因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为寿山石中最优良的品种之一。
18、它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之分:广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狭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中之发黄色者。
19、在物理性质、工艺美术特征等方面,田黄石与寿山石基本相同或相近,但因其珍稀和昂贵,故早已成为独立的印章石品种。
20、 广义的田黄石呈黄、白、红、黑等色,其中以黄色为最常见。
21、具有珍珠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
22、硬度2.5,密度2.65-2.90克/厘米3。
23、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光洁。
24、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肌里隐药可见萝卜纹状细纹,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渐变淡,表面时而裹有黄色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
25、为田黄石所独有的外观特征,素有“无纹不成田”、“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之称。
26、诚然,从石质来说,仍以纯净为贵。
27、 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珍品。
28、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
29、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链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链章”缝在棉衣里。
30、至于民间相传,田黄石是女祸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石可驱灾避邪,藏田黄者能益寿延年等等,给田黄蒙上了许多神秘色彩,故田黄一直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至宝。
31、 田黄究竟从何而得名?简言之,在稻田里发现的黄色彩石。
32、田黄石之所以珍稀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才有。
33、且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寿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无数次,目前已开采殆尽,上乘的田黄早已是无价之宝。
34、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而今已该是“两”对“斤”了,故田黄的价格涨势迅猛。
35、 眼下市场冠以“田黄”之称的所谓田黄,有的虽有柔美的萝卜纹,但外形多不呈卵状;有的虽黄色浓稠可与田黄媲美,但石肌里萝卜纹较稀乱;有的虽细腻性洁,但石质细而松软。
36、有人利用呈黄色的荔枝洞石材刻制印钮假冒田黄出售;或拿杜陵坑中的黄色卵石,欺骗初入门的玩石者;更有甚者则以无数小块薄片田黄石胶合成大田黄石,或在粗质田黄石上镶嵌上品田黄石块,鱼目混珠,牟取暴利。
37、那么,收藏爱好者如何判别田黄石的优劣真伪呢? 据专家介绍,田黄石自从由母矿中分裂出来再埋藏到田间,其间历经了数百万年之久,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田黄石逐渐地改变了它原来的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其独具的外观特征。
38、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我们可依此来鉴定。
39、 石形:田黄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的棱角。
40、这是由于矿块在迁移滚动过程中,受到溪水不断冲刷研磨的结果。
41、 石质:田黄石的质地湿润可爱,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
42、如果仔细观察,会焕发出一种其它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
43、 石色:“田黄石”顾名思义,是一种黄颜色的宝石。
44、尽管按照色相来区分,有田黄、白田、红田、黑田以及银裹金、金裹银等品种,但无论什么色彩的田黄石都是以黄色作为它的基调,只不过偏白、偏红或偏黑而已。
45、比如“红田石”其色近橙黄如桔皮,绝不可能出现桃红、朱红和血红的色彩;“黑田石”则黑中带赭;即使被称作“白田”的田黄石,也并非纯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带淡黄或蛋清色。
46、 石皮:多数田黄石的外表都有黄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虽然也有一些田黄石因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
47、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块头大的田黄石尤为明显。
48、 萝卜纹: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石,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它的肌理往往隐约可见到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
49、 红筋:红筋是指田黄石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俗称“红筋”又叫“血丝”。
50、它是田黄石在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细裂纹,经土壤中氧化铁渗透而形成的格纹。
51、 田黄石的真伪鉴定,主要是依靠肉眼进行,根据上述外观特征基本可以辨别清楚。
52、 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中之王”尊号。
53、其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自明清以来就被印人视为“印石之王”。
54、数百年来田黄石极受藏家至爱,正如俗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55、 福建省福州市北部山区的寿山乡,乡中有一条约1千多米长,宽2百多米的山溪,就是田黄石的出产地。
56、它是脱离石脉而独立成块,长期埋于沙士之中,是“无根而璞,元脉可寻”的石材。
57、田黄石分上坂,中坂和下坂三个地段组成,上坂是靠溪水上游地区,这儿出产的田黄石透明度高,有通灵感,颜色略显微黄的白色调为主。
58、由于上游的水源好,出产的田黄石犹似玻璃一样的光泽明亮。
59、田黄石的上品称“银裹金”和“田白石”,出自上坂区。
60、中坂位于溪河的中间部分,所产之石大多标准而规范,而且石质洁净湿润,色泽浓重,石中的萝卜纹理清晰,田黄石中的“田黄凉石”、“金裹银”、“桔皮红”、“黄金黄”、“楷杷黄”、“鸡油黄”等极品,大多产于此坂。
61、下坂因处坑头一带,缺乏水冲性,故石质透明度较差,多为桐油色、暗赭色,纹理较粗。
62、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盛名于世。
63、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刻意收集田黄石。
64、相传清初时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黄石,寓其“福(福建)、寿(寿山)、皇(田黄)”吉祥之意。
65、因此,田黄石一直盛名不衰,身价倍增,曾有古话“一寸田黄一寸金”。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